示意圖。Ingimage 分享 facebook 92歲的李奶奶8年前中風臥床,無法言語、行動,進食須靠鼻胃管,長期進出聯醫和平婦幼院區,照顧的獨生女喘不過氣,選擇居家安寧照護,要讓媽媽有尊嚴的走完人生最後一程。李奶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心臟衰竭、中風、糖尿病、高血壓等病史,進出醫院多次,還曾白天從醫院回家後,半夜又再掛急診,女兒陳李玉瓶坦言身心俱疲;剛轉為居家安寧時,她也曾因不知如何照顧媽媽,常感到焦慮。最緊急的一次,是家裡停電,氧氣製造機無法供電使用,慌張的她聯絡護理師,並掛急診到院觀察。但在醫療團隊協助下,逐漸熟悉照護方式,她與母親也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。李奶奶去年因肺炎等病反覆入院,累積住院天數達110天,不過,也因來去醫院多次,陳李玉瓶坦言「看多了。」對於生死更豁達,媽媽已92歲,捨不得讓她再受苦,與聯醫團隊多次溝通,學習如何評估瀕死症狀,媽媽的後事安排、衣服也都準備好,簽署DNR(拒絕心肺復書),讓媽媽有尊嚴的走完人生最後一程。聯醫從民國104年起,致力推行「居家安寧」,總院長黃勝堅表示,臨床上許多患者希望能在地凋零,此時,便需要醫療團隊跨出白色巨塔,到患者家中訪視、看診,讓安寧概念達到「無框無我」境界,意即不該有「安寧病房」框架存在,也不是讓病人「早死」。黃勝堅強調,安寧概念是讓病人有選擇善終的權利,當病人已經準備好接受死亡,醫療團隊便給予專業協助,在生命邁向最後終點時,仍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,有尊嚴地向這個世界道別。不過,善終2字,寫來簡單,做起來困難,聯醫推行居家安寧的第一關就是自家醫師難接受,黃勝堅說,因安寧概念與救人救徹底的醫療使命概念相違背,往往在該放手的時候,放不了手。而推動居家安寧2年來,黃勝堅也發現,非癌症患者接受安寧比例非常低,但在高齡化社會,失智、失能等疾病屢見不鮮,歷時又漫長,若在碰到醫療極限時啟動安寧,以舒適、尊嚴為目標,醫師、病患、家屬三方將產生正向循環。黃勝堅表示,居家安寧的深層意義為「病人善終、活人善生」,尤其當患者去世時,醫師不會認為自己「救人失敗」,而是覺得自己「做了一件好事」?

D6B164EB5FA9CC53
arrow
arrow

    ginah85gp26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